资讯中心
更多资讯
2023/09/19
2023/09/19
2023/09/14
2023/09/14
2023/09/11
[小麦病虫草害]小麦白粉病简介
发布时间:2020/02/05
基本信息: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我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危害较重。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阶段特征: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白粉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传播途径:
病菌靠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感病小麦叶片上,成熟后脱落,随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在发育后期进行有性繁殖,在菌丛上形成闭囊壳。该病菌可以分生孢子阶段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的小麦上侵染繁殖或以潜育状态渡过夏季,也可通过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越夏。病菌越冬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分生孢子形态越冬,二是以菌丝体潜伏在寄主组织内越冬。越冬病菌先侵染底部叶片,后向中上部叶片发展,发病早期发病中心明显。
发病条件:
病原为冬麦区春季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春麦区,除来自当地菌源外,还来自邻近发病早的地区。
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施氮过多,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

手机网站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3 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